开放交流


面向精细化工领域国际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参与国际重大合作项目、建设国内外科技合作研究中心、创建高水平学术期刊,主办国际会议,任职国际学术组织、学术期刊,彰显国际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1.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建设项目(简称“111引智工程”)

“功能超分子与纳米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精细化工创新引智基地”,搭建了高水平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

2.科技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超分子化学与催化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围绕超分子化学—精细化工催化交叉融合的国际前沿和国家科技创新需求,积极推进联合研究和创新引智,在学科平台建设、人才培养与汇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

3. 大力推进国际科技合作研究中心建设

通过政策牵引、经费配套、平台支撑等多方位的支持,建立了6 个高水平的国际合作研究实体,提高了学术水平和国际化水平,拓展了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 大连理工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分子器件联合研究中心

Joint Research Center on Molecular Devices,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大连理工大学-宾州州立大学联合能源研究中心”

Joint Center for Energy Research,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Penn State 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大连理工大学-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稀土化学和催化研究中心

Research Collaboration in Rare-Earth Chemistry and Catalysis,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RIKEN Advanced Science Institute

● 大连理工大学-德国马普学会功能纳米材料和能源清洁利用联合研究中心 Joint Sino-German Research Center on Advanced Materials and Clean Energy,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Max-Planck Institute für Kohlenforschung

● 大连理工大学-日本三菱化学集团公司功能化学品联合研究中心

Joint Research Center on Special Chemicals,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 大连理工大学-日本东北大学催化科学联合研究中心

Joint Research Center on Catalysis Science,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Tohoku University

4. 国内合作情况

服务国家战略,打通创新链和产业链:在健康化学品领域,联合华大、迈瑞、华润、新希望等企业,共同解决荧光诊断试剂、检测试剂等长期依赖国外的难题;在电子化学品领域,联合华为、中芯、华星、京东方、科华、万润、纳思达等企业,共同解决EUV、DUV光刻胶、彩色光刻胶、光电显示等关键材料的“卡脖子”难题;在传统精细化学品领域,联合京博、万华、恒力、东岳、海螺、奥克等企业,共同解决从传统产业向高端化学品转型升级的难题;在安全领域,联合中船重工、兵器集团、黎明研究院、庆阳等企业,开展国家重大安全战略涉及的关键化学品的创制和工艺创新,打通应用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