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工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是1989年国家计委批准,依托大连理工大学筹建而成。在最近的两次(2009年和2014年)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均为优秀,是化工一级学科唯一优秀实验室。2024年在原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上,整合学校多学科力量,重组获批“精细化工全国重点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 127人,有院士 3人,国家级人才 47人。研究方向为染料及响应性分子、精细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智能制造。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实验室已成为引领我国精细化工领域科学创新、支撑我国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曾牵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 11 项。主要贡献:①实验室是中国染料工业的摇篮。多年来为我国纺织染料工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为我国染料工业从无到有,发展成为染料大国和纺织大国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发的耐紫外数码信息打印染料实现产业化,占全球通用墨盒25%以上的市场份额;医学诊断染料已大规模用于血液临床检验,出口90多个国家和地区。②高性能聚合物新材料解决国家重大需求。提出扭曲非共平面结构设计策略,开发了耐热等级最高的可溶性聚芳醚树脂,为航空航天等领域形成杀手锏提供高端材料支撑;水下声呐吸收材料、雷达隐身材料、易降解的二氧化碳基聚合材料、载重轨枕等材料均实现了规模化应用,占据行业领先水平。③清洁智能工艺大规模应用。研制出选择性目标导向反转的有机非多孔膜,大规模用于石化尾气和挥发性有机气体回收减排,从被封锁垄断发展至全球领先;创新能量质量流梯度优化利用关键技术,合成气甲醇洗净化技术已占全国产业化装置90%以上;低碳烷基芳构化技术实现40余套万吨级规模化应用;二氧化碳捕集纯化技术在水泥窑、火电厂等多领域实现国际首台套工业示范。

展望未来,实验室将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通过分子结构创新→材料性能突破→智能绿色制造,极大地提升精细化工发展水平,为电子信息、生命健康、尖端材料领域的变革性发展提供物质支撑,成为精细化工领域高水平人才培养和科学家集聚的高地,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热忱欢迎海内外专家和有志于从事精细化工科学研究的青年学者来实验室工作、访问和合作研究。